等待处理…

儿童食品消费应走出误区

1998年02月19日  浏览量:159

如今步入食品商店,生意最的当数儿童食品。但毋庸讳言,由于市场尚不规范,加之监督机制乏力,儿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时有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对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形成威胁。因此,为人父母者,尤其是那些望子成龙心切者,要自觉矫正消费心理,尽快走出以下消费误区。

一、崇洋误区。不少年轻父母基于洋货必好于国货的畸形消费心理,购买食品唯洋货是举,非洋货不买。洋货究竟质量如何?答案是令人悲观的。深圳卫生检疫局曾在1321份洋食品检验中发现,有90份不合格;有关部门通过对洋食品市场调查,发现一些口香糖中色素超标,话梅、凉果中的糖精、甜蜜素超量甚为严重,一些洋饮料洋食品中含禁药。可见,并非所有的洋食品质量都无可挑剔,洋食品中也有假冒伪劣、切忌盲目推崇,而要慎重选择。

二、崇名误区。如今,名称叫得响的儿童食品的广告充斥传媒,一些生产厂家不择手段,不负责任地吹嘘拔高自己产品的功效,什么增智健脑提高成绩增强食欲无效退款等等夸张溢美之词颇令人心动,不少年轻父母对名牌食品趋之若鹜。其实,愈是名牌愈有疑问:首先,名牌是否如其承诺名实相符,尚待查究;其次,名牌真伪也待鉴定。须知:始作俑者正是利用崇名带来的名牌畅销效应,挂羊头卖狗肉,岂能不多加小心。

三、高价误区。时下,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几乎成了年轻父母为孩子选购食品的原则,如一些孩子的家长对买50075元的德国水果糖也在所不惜。食品商场正是抓住这一消费心理,辟出儿童食品世界,在显眼处摆满高价食品加以迎合,赚你没商量。有的商家为迎合高价心理,有意标高价而牟取暴利。故应摒弃高价心理,走出高价误区。

四、盲从误区。有部分父母购物缺乏主见,好凑热闹。认为买的人多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人家买太阳神他也买太阳神;人家买脑黄金,他也买脑黄金。因为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补充什么营养,用什么来补,如何补最为恰当,而是亦步亦趋,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可以想象,其结局都是投入多回报少,事倍功半或徒劳无益,甚至由此招致不良后果。

五、轻信误区。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今的广告策划人员的自夸本领比起王婆,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广告神奇的功效、诱人的承诺、服用者的夸耀信,年轻父母切忌尽信而轻易解囊。不辨真伪、不加分析地笃信广告,一味被广告引导消费,多容易上当。(成英)

上篇:买电脑是成都好还是乐山好
下篇:当心化妆品中毒
分享到

© 2021 乐山日报
乐山全新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TOP


http://history.lsrbs.net/Content/weixinlogo.png
乐山日报历史报纸数字刊
http://history.lsrbs.net/mobile/content/1998-02/17/004313.html
乐山日报电子版